当前位置: CompoTech China > 专题 > 专题报道 >
 

无线充电,想要 OR 必要?

本文作者:任苙萍       点击: 2020-06-11 11:46
前言:

"真有必要选择无线充电嘛"?网络群众对此曾争论不休。有人说,充电座还不是要插线?省下后面那条"尾巴"的意义不大,且无线充电更容易让手机发烫,有损电池寿命,不值得!也有人说,现在人手好几个随身电子设备,无线充电可一次解决电力补给,且不必再为找不到充电线或折损线缆而烦恼,何乐不为?究竟,无线充电只是一种吸引买气的营销噱头?还是有其优越的超然地位?
 
最早成功商品化的无线充电产品,是由无线充电联盟 (WPC) Qi 标准以"感应式"技术拔得头筹,但事实上,感应与 AirFuel 联盟主推的"共振"互有长短,两大阵营也从一开始较劲意味浓厚、转趋互相包容。此外,因为近场通信 (NFC) 操作频率刚好是 AirFuel 标准的两倍、恐引发"倍频"谐波,曾一度成为业界攻防焦点;然就在最近,NFC 论坛本身也新增无线充电标准"WLC",作为补充技术。
 
随着智能手表、真无线耳机 (TWS) 等穿戴装置热销,无线充电功能也从旗舰机逐渐迈向大众化,而充电器也朝多功能/多接口/多设备整合发展。不过,无论技术怎么竞合,无线充电的效率、速度、热耗、异物侦测、摆放自由度,仍是消费者心魔所在;除了从系统设计及产品外观改善外,意法半导体 (ST)、安森美 (ON)、高通 (Qualcomm)、罗姆 (ROHM)、德州仪器 (TI)、英飞凌 (Infineon) 等半导体大厂对此也各有解决方案。
 
对消费类应用来说,或许便利性是无线充电最浅显的表征,端视个人使用习惯而定;但就特定物联网 (IoT) 和车载应用来看,无线充电的必要性可就大大提升了。业界认为,Qi 标准并不能解决 IoT 的电源问题;因为连接的传感器和设备需要可连续工作数年、无需人员触摸的无线/自给自足电源,尤其是在不易更换电池的场域中;能量采集 (Energy Harvesting) 曾是唯一优选,现在,基于射频 (RF) 的无线电力传输 (WPT) 似乎也成了备选方案。
 
其次,电动车无线充电不仅方便,对于自驾车等车队的自动充电亦至关重要。有鉴于电动车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置区域有限,"随停即充"模式,能确保汽车可无缝使用全部电池容量和续航里程。为此,中国新近颁布基于 WiTricity 技术所制订的电动车无线充电国家标准 GB/T 38775,目标是"让充电和停车一样简单",拟于今年 11 月 1 日开始实施……。